近些年,中国农村的“剩男”越来越多,据一项小范围的不完全统计,平均每个村就有9个男孩娶不上媳妇。
这还只是30岁以上的,28岁上下的适婚单身男人更多,这其中还包括很大一部分在城市里工作但没有在城市里定居的。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学者在研究,以前有专家给出了一个很残酷的答案,原因就一个字:“穷”。
事实上,这位专家可能还沉浸在八九十年代的城里人的优越感中,现在的农村早已不像以前那么落后了,只是节俭惯了的他们还没适应超前消费模式,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其实高过很多城市家庭。
可是就算如此,城市里的姑娘也不愿意嫁入农村,农村里的女孩依然在寻找城市里的男士成亲。
好多家庭条件很不错的农村适婚男士仍然在为婚事发愁,很多掏空几代人积蓄结了婚的农村男人正在苦苦维持婚姻,有很多也很快就离了婚。
今年过年亲友聚会时,我的一个远房表妹甚至说出了“宁跟城市渣男,不嫁农村富户”这样的话。
到底为何会如此?
专家的答案或许是一项很重要的客观因素,但真正决定这个走向的,远比没钱要复杂。
离婚女说“宁跟城市渣男,不嫁农村富户”的原因很简单
表妹小丽的离婚其实我们都不意外,因为两年前就听人说他们要离,后来将就了一年多,最终还是离了。
表妹净身出户,儿子归他前夫,存款没有。房子?想多了,即便2楼属于夫妻二人财产,你能背走?你能变现?
在农村,孩子的抚养权基本都把持在婆家人手里,夫妻二人闹得凶的时候,她的公公婆婆就怕她带着孩子跑了,早早地就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看着。
你跟她闹?对方以死相挟,镇上来的人也解决不了。
实际上她也知道人总得要往前看,自己带着孩子不是养不活,而是才刚刚33岁的她总得为自己考虑一下,带个孩子再婚?太难了吧!自己吃得消,孩子可能要吃更多苦。
好在她的娘家并没有不待见她,表姨他们现在也在帮她张罗下一家,听说已经有眉目了,再有她也没被要求给抚养费,近几年多少要好过一些。
小丽本人如何,我其实并不十分了解,反正在她们的角度,问题都是男方的,比如挣不到钱,不顾家、不体贴,公公婆婆不讲道理等等。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说出了自己觉得甚为有理的话:“宁跟城市渣男,不嫁农村富户。”
在她看来,嫁到城里就不一样,不论是老公还是公婆,文化水平总归要高一些,怎么地都要讲道理一些,即便运气不好嫁给了一个渣男,自己也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混得一无所有。
一个巴掌拍不响,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可能要说了,这都什么男人啊,又没钱又没责任感,早离早解脱!
可惜,她的老公是我一个交情不错的朋友,他们当年结婚其实有我的“功劳”,只不过现在感觉是把他们俩都“坑”了
他们离婚的“内幕”我是知道很多的。
她老公条件还算不错,二老身体很健康,还能自给自足,当年为了结婚,在宅基地上盖了崭新的2层小楼,不带前后院,单层面积也有200平,当时说好了,第二层是她们的婚房,装修得也是像模像样。
她老公这些年在一家物流公司上班,跑长途货运,收入不高不低,只是没法照顾家人。当然,每个月的工资都是要上交的。
表妹结婚之后就没有工作过,有了孩子之后自然是在家带娃了,可是她跟自己的婆婆关系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地把孩子带去娘家让自己妈妈帮忙照顾。
然后要她老公家每月额外给她妈妈3000元费用。
为了日子能过下去,这样的要求也都同意了。
后来就是孩子上幼儿园了,一直闲在家的表妹也不想出去打工,就想在镇里开个店子,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好项目,最后决定开个花艺店,只因为自己有兴趣。
说一不二,必须得支持她,不然就要怎么怎么地。
“启动资金”是她老公给父母下跪“借”来的,因为自己的工资还不够她消费,奶粉、早教课、幼儿园都是选最贵的。
结果没开到半年,就坚持不下去了。
她老公为此烦不胜烦,因为没办法给父母交代,就抱怨了几句:“在农村开花店,你还不信你脑阔里没长包!网上的生意真那么好做,还轮得到你?”
七七八八的事情说不完,反正他们就是离了。
农村男人的困境:结婚难,维持婚姻更难
身边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结婚这件事说起来都是泪,好在现在缓过来了。
农村男人想娶娶媳妇,就算大家住在农村,你城里也得有房,最好是女方的名字。
而且还得有车,要求不高,不是电动的就行。
婚后第一件事就是要交出财政大权,以前的农村男人能当家做主,放在现在你试试?看谁肯鸟你!
反正农村男人现在结个婚要半条命,要掏空两三代人的口袋,女方彩礼要求高的,可能还要借账。
关键是花钱取来的不一定是媳妇,很大可能是请了个“祖宗”或者“少奶奶”。
到最后都是男人在苦苦维持婚姻,女的一有不爽就闹着离婚。
没有哄好?
那她就一拍屁股走人,孩子归你,存款归我,抚养费?孩子跟我姓了?
我是弱势群体,我说了算!
留给男人的是什么?可能是一屁股的债,女方如果是厉害一点的,总有办法扒你“一层皮”。
农村男人的婚姻成本太高,离婚代价也不小,所以很多离婚引起的过激行为都发生在农村。
其结果就是,女孩们更不愿嫁农村人了。
综合起来看,农村男士娶妻难,经济因素只是一方面,当前年轻人的婚姻观价值观有些不成熟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年轻人都想着“啃老”“拼爹”,却又不想承担赡养老人的问题。
特别是农村的父母们,没有退休金、没有养老金才是硬伤。
他们的晚年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儿媳妇,儿子有能力还好,能力稍微欠缺一点的,他们总不能完全不给自己留后路,这又势必引起儿媳妇的不满,也会直接影响到儿子的婚姻。
女孩们明白这一点,所以不愿意嫁。
男孩们明白这一点,也不一定非要娶。
他们知道,自己如果要结婚,要么牺牲父母的生活质量,要么牺牲自己的婚姻质量,看透了这一点,在结婚这件事上也就不那么积极,选择单身起码对得起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
有人会说,你说了这么多,你的解决办法呢?
高看我啦!我有办法也就不至于在这里发牢骚了。
我只知道,不论是男生女生,趁年轻就该多努力。
不要在父母需要你时,除了泪水一无所有;不要当孩子需要你时除了惭愧,一无所有;不要在回首过往时,除了蹉跎一无所有。
90后女孩:回家过年才发现亲戚家的女婿们个个年薪百万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十几年前的这首歌不仅代表了父母对出门在外儿女的期盼,更代表了天下游子们对家人的眷恋。
在以前,辛苦了一整年的孩子们哪怕在拥挤的火车上站上30几个小时也要回家跟家人团聚,即便收入不多,也能得到父母妻儿的热情款待。
现在,交通发达了,离家再远也能在24小时内见到家人,可是身边很多很多的年轻人却表示,不想回家过年。
为什么?因为不能“衣锦还乡”。
因为觉得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因为不愿意“打肿脸充胖子”做个虚伪的人、因为在亲友的一次次攀比下自卑到了极点、因为在父母的失望眼神里丧失了所有尊严。
攀比成风的环境,早就让孩子想着远离
小刘出生于1992年,父亲开了一辈子的货车,虽然不居住在市区,但家境还算不错。
作为独生女儿,她跟大多数90后独生子女一样,自小享受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当然,她也跟我们大多数80后、90后一样,都是在亲戚们的各种对比中长大的。
只是她的情况可能要“严重”一些,因为她有1个伯伯2个姑妈2个舅舅4个姨妈。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除了伯伯和3舅家是儿子,其他的亲戚都是女儿,表姐表妹加起来有9个!
在农村,她的成长环境可想而知,两个姑姑那边还好,几个姨妈那边简直什么都要比,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落在后面。
相对来说,小刘在成家之前从来没让父母失望,大学毕业之后也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她的婚姻可能是唯一让父母失望的,原因是她老公的条件不是很好,当初因为她的坚持,也没有跟对方要彩礼。
这件事情一直让小刘的父母耿耿于怀,用小刘自己的话说,他们就感觉没脸见人。
小时候比成绩、比学校,毕业后自然是比工作,后来当然就是比老公、比孩子。
或许有的地方不这样,但小刘那边就是如此。
回家过年才发现,亲戚家的女婿们个个年薪百万
今年是轮到在小刘丈夫家过年,大年初二的时候小刘两口子全副武装地带着一岁半的孩子回到父母家。
毕竟再不愿意回去,礼节还是要有的。
不过小刘对回家还是有所期待的,又有几个孩子真正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一起聚一聚呢。
然而,初三一大早,小刘一家三口就直接走了,回家的时候父亲开车去车站接的,走的时候没让人送。
小刘说,她们初二下午跟父母一起去她姥姥(外婆)家拜年,除了两个在外地打工没回来的,大部分的舅舅姨妈都如往年一样带着孩子外孙聚在一起。
大家都是开着车过来的,开奔驰宝马的都不在少数,院子里停不下就都停在外面路边上了,唯独小刘他们是坐父亲的车过去的。
几个表姐表妹倒还好,大家在一起逗逗小孩儿,也没有多的话题。
可是姨妈们就比较“好奇”了,什么都想知道,比如“工资多少啊、怎么没开车回来呀,现在坐火车人多,带着孩子多不安全啊……”
更无语的是,这些个姨妈现在也都是做奶奶(外婆)的人了,比完了女儿,现在还要比外孙。
一岁多的孩子又有几个会说话的啊,非得无比自傲地说自家的外孙那时候就多么聪明、懂事、有教养。
小刘倒还能应对,可这实在是把她老公难住了,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无所适从。
晚上回家,小刘母亲的脸色就不对了,她母亲单独把她叫到房间里谈话。
内容无非是人家的老公都至少是年入百万,你怎么就找了这么个货色,以前是你2姐家的最差,现在到你了,亏你还读了那么多的书,上了那么好的大学等等。
天底下真正希望你过得好的,只有你父母?
小刘知道,她二姐夫现在是真的有钱了,只是做人很低调,这次也没开车回来,因为工作方便,用不上车也没买车。
至于其他姐夫妹夫就不是那么清楚了,穿着倒是很讲究,一身名牌却跟脸上的气质很不搭调,可能是网络上“我一个年入百万的朋友”刚好都成了她的姐夫妹夫。
小刘没有做任何辩解,默默地听着。
只是在内心里决定,平时该照顾父母的不会少,但以后还是少回家过年了,有些东西真的看透了,也不一定吃得消。
小刘常想起那句话:“天底下真正希望你过得好的,只有你的父母。”
她也听闺蜜说过,对方的父母还一个劲地叮嘱她不要露富,告诉她别人打听你的收入什么的,就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过得比你好,这样他们才能“放心”。
可是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就不是了呢?
“我家现在是没多少钱,但我跟老公很努力了呀,我结婚虽然没有给你弄到彩礼,但也没让你们给陪嫁啊。我们的生活有压力,但也都是靠自己,也没有去拖累任何人,我感觉很幸福啊!再说我孝敬你们的东西也不少啊,为什么就觉得一文不值呢?别人就算真的是年薪百万,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呢?”小刘说。
孩子不愿跟亲人联系,真的是因为他们亲情淡薄吗?
小刘的遭遇我没有经历过,但他老公的遭遇我好像并不陌生,毕竟我当年也没能做到年少多金、年少有为。
人之常情吧,我觉得!
“嫌贫爱富”的父母不是那么多,但“嫌你穷、怕你富”的亲戚实在是太常见。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春节过得并不舒心,也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在内心里排斥回家过年。
我只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被贴上了“亲情淡薄”“无根一代”的标签。
可是,谁愿意这样呢?
又有谁不愿意在过年的时候体验一把“幸福美满”呢?
埋怨孩子渐行渐远的父母,又有几个真正思考过其中的缘由呢?
真就是孩子们被宠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了吗?
未必吧!?
你们出生的年代,因为兄弟姐妹很多,相互之间有竞争不假,你们自己相互攀比我们也能理解。
可是把你们的这些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拿孩子的成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们真的接受不了。
就算我们能接受这一点,你总得适可而止吧,不要再拿孙子辈来找优越感好么?
时代不一样了,不是读点书就能有高人一等工作的时候了、不是有点头脑就能创业致富时候了、更不是只靠一代人的努力就能改变家人命运的时候了。
最关键的是,现在也不是有了物质就能感受到幸福的时候了。
所以,不要只关心孩子是否生活富足,关心一下孩子是否真正幸福好么?